新華社北京5月22日電 題:推動科技和金融“雙向奔赴”——四部門詳解15項科技金融政策舉措
新華社記者溫競華、吳雨
科技創新離不開金融的支撐。科技部、中國國民銀行等七部門近日聯合印發《加速構建科技金融體制 無力支撐高程度科技自立自強的若干政策舉措》,為科技創新供給全性命周期、全鏈條的金融服務。
文件安排了哪些科技金融政策舉措?若何促進政策紅利充足釋放?在22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科技部、中國國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四部門有關負責人詳細解答了相關問題。
為科技創新需求供給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支撐
當前,推動高質量發展和應對內部風險挑戰都需求加速實現高程度科技自立自強,這對金融供給提出了更高請求。
科技部副部長邱勇介紹,文件從科技創新需求側出發,聚焦科技創新重點領域和單薄環節的融資需求,圍繞創業投資、貨幣信貸、資本市場、科技保險、債券市場等7個方面內容提出了15項政策舉措,強化多元化、接力式的金融支撐,是實現科技和金融“雙向奔赴”的一項基礎性、引領性軌制設定。
信貸是年夜部門科技型企業的重要融資渠道。“要晉陞科技貸款的投放強度和服務才能。”中國國民銀行副行長朱鶴新介紹,中國國民銀行已將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革再貸款規模由5000億元擴年夜到8000億元,再貸款利率由1.75%下調至1.5%,引導金融機構為企業研發創新和設備更換新的資料供給更鼎力度、加倍精準的貸款支撐。
圍繞發揮科技保險的減震器和穩定器感化,金融監管總局政策研討司司長郭武平說,金融監管總局已實施嚴重技術攻關保險保證機制試點,會同科技部等部門在集成電路、商業航包養天等重點領域樹立健全共保體機制,為國家嚴重科技任務供給風險分擔計劃。
在精準支撐“硬科技”企業上市方面,中國證監會發行監管司司長嚴伯進說,對衝破關鍵焦點技術的科技企業適用“綠色通道”政策,更鼎力度支撐優質未盈利科技企業上市,積極穩妥推動科創板第五套上市標準新的案例落地。
加力釋放政策“組合紅利”
記者從發布會上清楚到,後期各部門圍繞金融支撐高程度科技自立自強已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此次七部門聯合發文,對這些政策進一個步驟作出具體安排,推動政策迭代升級、落實落地。
郭武平在發布會上介紹了金融監管總局四項試點任務的推進情況: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股權投資試點范圍擴年夜至全國18個試點城市及其地點省份,保險資金長期包養網排名投資改造試點近期將批復第三批600億元試點規模,科技企業并購貸款試點延長貸款刻日、晉陞貸款占比,知識產權金融生態綜合試點解決知識產權登記、評估、處置等方面的難題……
15項政策舉措既重視存量政策的迭代升級,也重視增量政策的創新供給。
建設債券市場“科技板”是一項支撐科技發展的創新性舉措。“‘科技板’將創設科技創新債券風險分擔東西,由中國國民銀行供給低本錢再貸款資金,通過擔保增信、直接投資等方法,同時也加強與處所當局、市場增信機構一起配合,配合分擔債券投資人的違約損掉風險,支撐股權投資機構發行低本錢、長刻日的科創債券。”朱鶴新說。
嚴伯進介紹,證監會將持續深化科創板、創業板發行上市軌制改造,進一個步驟增強軌制的包涵性、適應性。繼續發揮好創新試點相關軌制的效能,支撐優質的紅籌科技企業回歸境內上市。
“把這些增量政策納進支撐范疇,進一個步驟強化政策組合的銜接互補、落實落地和整體效能,有利于充足釋放既有的政策紅利。”邱勇說。
“攥指成拳”構成推進協力
發展科技金融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求各方面協同發力。此次文件通過一系列具體辦法,強化科技部門和金融部門協同、中心和處所包養網聯動。
此中包含,樹立多部門參與的科技金融統籌推進機制、開展區域創新實踐包養以及“股債貸保投”多種金融東西的綜合運用等。在投進方法上,強調從“財政思維”轉向“金融思維”,發揮財稅政策對金融投資的引導激勵感化。
在推動區域科技金融創新實踐方面,朱鶴新介紹,將著力推動北京、上海等13個重點地區優化區域科技金融服務體系,支撐保證國際和區域科創中間建設。同時,加強地區間的聯動交通,促進區域協同創新和典範形式的復制推廣。
“創新積分制”作為一種新型科技金融政策東西,引導金融資源向科技型企業精準設置裝備擺設。邱勇說,截至往年末,科技部依托“創新積分制”,共向21家全國性銀行和國家融資擔保基金推薦了7萬多家合適條件的企業。下一個步驟,將持續推進創新積分評價與處所當局貸款風險補償、貸款貼息等政策的聯動實施。
“我們正在聯合科技部等研討制訂科技保險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文件,優化科技保險服務體系,更好發揮保險業風險補償、風險減量、資金杠桿以及鏈接互通的效能感化。”郭武平說,金融監管總局將繼續會同相關部門,指導銀行保險機構加強科技金融服務機制、產品體系和專業才能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