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起鐘鼓樓,南至永定門,一條跨越7個多世紀、全長7.8公里的中軸線,宛若一曲波濤升沉的樂章,用跳動的音符將現代的聰明與時期的活氣串聯起來,見證著中都城城營建傳統的壯美次序,滋養著一個巨大平易近族的文明血脈。
2014年和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考核北京,明白提出首都的城市計謀定位,并就北京汗青文明遺產維護作出主要唆使:“北京是世界有名古都,豐盛的汗青文明遺產是一張金手刺,傳承維護好這份可貴的汗青文明遺產是首都的職責。”“北京汗青文明是中漢文明積厚流光的巨大見證,要加倍特別維護好,凸顯北京汗青文明的全體價值,強化‘首都風范、古都風包養韻、時期風采’的城市特點。”
2017年,“積極推動中軸線申遺任務”寫進《北京城市總體計劃(2016年-2035年)》。跟著中軸線申遺的推動,天壇公園對神樂署建筑群再次停止補葺,中和韶樂也再度奏響,為包養中軸線注進新的活氣。
2019年2月包養網 花圃,習近平總書記走進北京胡同。他指出:“要把老城區改革晉陞同維護汗青遺址、保留汗青文脈同一起來,既要改良人居周遭的狀況,又要維護汗青文明底蘊,讓汗青文明和古代生涯融為一體。”
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開的結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6屆世界遺產年夜會經由過程決定,將“北京中軸線——中國幻想國都次序的杰作”列進《世界遺產名錄》。
2024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對加大力度文明和天然遺產維護傳承應用任務作出主要唆使指出,“包養網北京中軸線——中國幻想國都次序的杰作”和“巴丹吉林戈壁-沙山湖泊群”、“中國包養網黃(渤)海留鳥棲息地(第二期)”勝利列進《世界遺產名錄》,對于扶植物資文明和精力文明相和諧、人與天然協調共生的中國式古代化具有積極意義,為世界文明百花圃增加了壯麗的顏色。
明天,這條承載著年夜國首都連綿不停的汗青文脈,正面向世界,煥發著中漢文明的蓬勃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