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寶山下,青海湖畔。走進青海省海北躲族自治州海晏縣西海鎮的嘉福蒼手工皮藝工坊,電動縫紉機發出規律的嗡鳴,削薄機飛速旋轉,將皮革處理得薄如蟬翼……“以前純靠手工,不僅效力低,製品質量也參差不齊。”工坊負責人萬德感歎道,“自從完成電氣化改革,引進這些電動設備,生產效力晉陞了良多倍,皮藝工藝的精細度和穩定性也顯著晉陞,每月的訂單供不應求!”
嘉福蒼,躲語意為“雪山背后的人家”。嘉福蒼手工皮藝是該家族傳承至今的皮具加工技術,從晚清時期傳至萬德這一輩已是第四代。
63歲的萬德對本身的任務充滿熱愛。42歲那年,一場不測導致他雙腿癱瘓,這讓他一度墮入沮喪。在家人、伴侶的關心和鼓勵下,萬德從頭抖擻,拾起從小喜愛的皮雕手藝,正式踏上躲式皮雕作品的傳承之路。在制作技藝上,他不斷創新衝破,開發出個性箱包、文旅禮品等多元產品;通過“線上+線下”融會形式,嘉福蒼皮藝作品遠銷海內外,成為“一帶一路”文明融合的紐帶。2023年,嘉福蒼皮藝制作技藝被列進省級非物質文明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2020年包養平臺推舉11月,嘉福蒼手工皮藝工坊決定擴年夜生產規模,購置最新的自動化設備,用電包養網需求隨之增添。2020年11月24日,國網海北供電公司開通160千伏安及以下小微企業綠色用電通道,僅用兩個任務日便解決了工坊的用電難題。
當前正包養值暑期游玩季,海北供電公司組織包養網“石榴籽”供電包養網心得服務網格員,供給“一對一”服務,幫助工坊檢查用電設施、指導辦電業務,為游玩淡季保駕護航。
現在,萬德已收8名門徒,日常還為殘疾人和生涯困難群眾開展技巧培訓。“接下來我會擴年夜手工皮藝新產品項目,做更獨特的手工皮藝。通過技巧培訓,讓更多殘疾人和低支出農牧平易近把握手藝、增添支出。”萬德眼中滿是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