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乡村振兴提供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贵州贵阳市乌当区“四支队伍”赋能村集体经查包養經驗济观察_中国网

“水果种植项目年产值60余万元,村集体各类项目分红20万元,露营基地、农产品研学基地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在日前举行的“擂台比武”现场,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新堡乡长坡村党总支书包養记、村委会主任陈学伦细数“家底”。产业的多元化发展,让这个村向“实力村”和“试点村”迈进。

长坡村的美丽蝶变是乌当区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缩影。近年来,乌当区以“黔进先锋·贵在行动”为总载体,深入实施“筑固工程”,以“五个一”行动总揽基层党建,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充分发挥村干部、驻村干部、农村党员、乡土人才“四支队伍”作用,激活乡村振兴“源头活水”,为乡村振兴提供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近日,记者走进乌当区,探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村集体经济发展之路。

村“两委”引领,让产业活起来

采摘、称重、打包、装车……近日,百宜镇场上村种植基地里,村民忙得不亦乐乎。

“这届班子带着我们搞产业,种辣椒、折耳根,成立了混合制公司,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不用外出打工,一天有120元的收入,还可以照顾老人和孩子。”村民龚军提及新换届的村“两委”,总是连连称赞。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2021年,乌当区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着力建强一支队伍,配好一个支书,大力选拔政治素质好、品德作风正派、处事公正公平、敢于创新、勇于做事、能够团结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能人进入村“两委”班子,带头发展村集体经济,激发村干部带头致富的决心和信心,营造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在新场镇王坝村的玉米制种基地里,村民正忙着采摘玉米。提及成立的村集体混合制公司——贵州瑞赋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村党支部书记罗启文向记者介绍:“2023年制种基地大丰收,公司的收益有20%用于村民分红,平均每家农户的年收入预计有10万元左右,比2022年多挣2万元呢。”

换届换出新气象,乌当区自换届后村“两委”班子结构实现整体优化。村党组织书记大专以上学历占61.1%、提高4.5个百分点;村党组织书记中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退役军人等致富带富能力较强的占18.4%,提高了6.6个百分点;培养村“两委”年轻后备力量376名,村干部和村民干事创业激情更大、信心更足、动力更强。

驻村干部帮带,让产业兴起来

在村里,除了村干部忙碌的身影,还有另包養網比較外一批人……

“德柱,进来吃过饭再走。”入户时,村民罗大金邀请刘德柱进家吃饭。村民口中的德柱,就是王坝村的驻村第一书记。

2022年底,全区积极鼓励发展壮大村集体“1+1”经济,王坝村产业发展之路正借着这场“东风”徐徐铺开。

在刘德柱和驻村干部连续几个月挨家挨户走访后,王坝村集体经济公司——贵州瑞赋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该公司在前期蔬菜大棚的自动喷灌系统基础上,利用闲置的230亩基地开展玉米制种产业,听到这个消息后,在外务工的村民就纷纷要求入股。44名村民以39万元的资金入股参与持有村混合制公司48.75%的股份。

2023年7月以来,按照“区级配、部门选、群众推”的方式,完成选派轮换驻村工作队20支、队员61人、驻村第一书记20人。探索创新驻村工作包養平台推薦“基层协商”机制,组建乡村振兴服务队,通包養網心得过“院坝会、碰头会、微聊会”等各种方式,搭建起集“议事决策、综合服务、协调解决”为一体的群众议事会,入户走访群众1.2万余人次,化解矛盾纠纷89起,实现老百姓矛盾点、关注点、需求点在哪里,“群众议事会”就开在哪里。

农村党员示范,让产业强起来

走在偏坡乡偏坡村的乡间小道上,充满民族韵味的特色民宿,一匹匹非遗传承的蜡染织布,一幅幅精美的墙画呼之欲出,一群游客正在荷花池边惬意漫步。

“我们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经济,每年到我们村来赏花、游玩、体验少数民族风情的外地游客特别多,我和家里人简单商量后,就在村委会的帮助下创办了农家乐‘树篱’,最初主要以餐饮为主,生意还不错。”偏坡村的党员陈胜江说。

随着旅游经济的不断升温,2020年,他和另外几名党员挨家挨户到农户家做思想动员,建议大家抱团取暖开办民宿。在陈胜江的带动下,全村共有30余家农户一起创办农家乐,主要是民宿、文创和餐饮为主。

该村还有专门的“农家乐协会”,所有的经营者都是协会会员,推选德才兼备的人员担任会长、副会长。会员严格遵守协会章程,服从协会管理。

充分激活党员肌体细胞功能,充分发挥党员“每一面旗帜”引领和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为乡村振兴“添动能”。通过技术培训、观摩学习、示范帮带等方式不断增强农村党员实用技术和就业技能,使他们成为“致富能手”“行家里手”。

乡土人才带动,让产业旺起来

“林下生态散养蛋鸡要注意天气变化和野生动物的伤害,要做到勤检查、细观察。”蛋鸡生长季,乡土人才张跃平正在基地指导养殖事项,确保高存活率。

“一线课堂对我们的帮助特别大,李仁贵经常到果林里教我们桃树嫁接技巧、养护管理,非常有用。”说起“土专家”等乡土人才所教的种植技巧,阿栗村汪家寨组村民汪国东竖起了大拇指。

人才包養兴,产业旺。激发乡土人才源头活水的秘诀在于精准培育。近些年来,乌当区立足“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产一企、一家一特、一人一技”,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整合高校、企业、政府等资源,通过创建农业产业示范园、全国农村综合示范改革点等方式,招引“新农人”“兵支书”等各类专家人才,组建“乡村振兴顾问团”和“科技特派服务队”,以农业技术基础性示范服务和“揭榜挂帅”方式,开展技术认领,定期送“技”上门,为乡村一线贡献才智、为农民解决生产难题。今年新增培养乡村工匠人才47人、农业技师318人,培育实用人才707人、家庭农场20户、种养大户94户、非遗传承人2人,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一线指导服务3895次,解决问题4887个。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乌当区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关键探索在于健全上下贯通的组织体系,建强配齐村“两委”班子,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在于搭建“党建+产业”经济体制,推动基层党组织“进合作社”“组建公司”“建产业链”,因地制宜找路子,组织农民群众齐心协力谋发展;在于用好用活人才引留政策,招揽各方人才,通过致富能人创办、领办合作社,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实现稳定增收,或以资金、土地入股等方式,享受分红收益,不断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难题,绘就一幅“乡村文明、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秀美乡村新画卷。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