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路況脈動透視查包養網心得“活動中國”_中國網

本年一季度,我國完成路況固定資產投資7125億元

從路況脈動透視“活動中國”

焦點瀏覽

本年一季度,我國完成路況固定資產投資7125億元,投資範圍堅持包養高位運轉,為推進經濟上升向好供給了無力支持。運輸構造不竭優化,配套辦事連續改良,無力推進構建古代化綜合路況運輸系統,助力路況“年夜動脈”和“微輪迴”加倍通順無力。

路況是經濟的頭緒,也是基本舉措措施扶植的主要一環。本年一季度,我邦交通嚴重工程扶植情形若何,下一個步驟將如何持續推動?行將到來的“五一”假期,路網運轉將浮現哪些特色?在4月29日舉辦的路況運輸部消息發布會上,相干擔任人就有關題目回應社會關心。

投資範圍堅持高位運轉,一批路況嚴重工程項目不竭刷新進度

4月17日,暮色四合,顛末136輛總重約5000噸的年夜貨車組重壓測試,深中通道孤立洋年夜橋順遂完成消息載實驗,標志著深中通道橋梁工程勝利經由過程“年夜考”,朝著本年6月具有通車前提邁出要害一個步驟。

今朝,深中通道正全力推動機電、路面、房建從屬等扶植任務,項目建成通車后,深圳至中山的開車所需時間將從今朝的約2小時延長至30分鐘內。

奮楫再動身。本年以來,一批路況嚴重工程項目不竭刷新進度——

年夜灣區上,黃茅海跨海通道要害性工程——高欄港年夜橋正式合龍,正加快向著年末建成通車沖刺;

八桂年夜地,西部陸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陸運河三年夜關鍵周全進進船閘主體施工新階段;

東海之畔,上陸地山深水港區小洋山北功課區項目扶植獲得階段性結果;

東南邊境,世界在建最長高速公路地道——天山成功地道中導洞掘進衝破1.2萬米節點,為年末完成周全貫穿打下堅實基本。

路況嚴重工程具有單體投資多、社會影響年夜、帶舉措用強的特色,是擴內需、穩增加、促失業的主要範疇之一。

世界最年夜跨徑拱橋廣西天峨龍灘特年夜橋建成通車,京港澳、滬渝等高速公路陸續擴容改革,武漢都會圈環線高速、杭上高速公路浙江段等一批嚴重工程無望年內開工……本年以來,各地加速嚴重項目扶植,已構成“在建一批、新開一批、儲蓄一批”的良性輪迴。

“今朝,國度‘十四五’計劃的102項嚴重工程中,觸及路況運輸項目開工、落成跨越260個,總投資跨越1.3萬億元。”路況運輸部綜合計劃司副司長侯復興先容,本年一季度,我國完成路況固定資產投資7125億元,投資範圍仍堅持高位運轉,為推進經濟上升向好供給了無力支持。

據先容,下一個步驟,路況運輸部將催促領導處所加速在建項目實行,盡快構成更多什物任務量;同時,積極推動公路旱路基本舉措措施數字化進級、綠色低碳轉型、年夜範圍裝備更換新的資料等任務,不竭挖掘合適新質生孩子力標的目的的增加點。

“五一”假期大眾出行需求茂盛,日均全社會跨區域職員活動量估計超2.7億人次

北京高速估計日均路況量310萬輛,或立異高;國鐵濟南局估計濟南站發送搭客35萬人次,日均發送4萬人次;滴滴出行猜測打車需求比擬節前下跌約35%,遠間隔出行需求漲幅凸起……

行將到來的“五一”假期,“出行”將再次成為高頻詞。“本年‘五一’假期,七座以下(含七座)小型客車通行免費公路持續實施免收通行費政策。綜合公路路況出行紀律,初步猜測本年‘五一’假期大眾出行需求茂盛,路網運轉忙碌。”路況運輸部公路局副局長郭勝先容。

出行總量宏大,自駕占比高。估計沐日時代,日均全社會跨區域職員活動量達2.7億人次以上,跨越2023年、2019年同期程度,此中自駕出行比例將達八成擺佈。

路網車流集中,跨省份出行多。估計沐日時代,全國高速公路日均流量約為6350萬輛,約為常日流量的1.8倍,流量峰值估計到達6700萬輛,跨省份出行較清明假期顯明增添。

客運疾速恢復,呈高位運轉。沐日時代,營業性客運量估計日均超5700萬人次,跨越2023年同期程度,達2019年同期的九成,鐵路、平易近航客運量跨越2019年同期程度。

應對超年夜流量挑釁,路況運輸部將會同有關部分發布系列疏堵保暢舉動,更好知足大眾出行需求。

一方面,確保免費站免費車道所有的正常運轉,同時加大力度擁堵路段的監測預警和勸導管控,優化高速公路清障布局并實行疾速清障。

另一方面,由于自駕出行茂盛,路況運輸部將摸索實行辦事區疾速辦事辦法,領導各地在流量年夜的辦事區恰當增設變動位置衛生間、變動位置充電舉措措施等,摸索實行定量加油、充電包養網,削減擁堵和包養網依序排列隊伍。

據清楚,估計本年“五一”假期,充電需求較年夜的公路辦事區將重要集中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周邊區域路網,辦事區充電岑嶺時段重要集中在天天的11時至18時。

運輸構造更優,配套辦事更好,古代化綜合路況運輸系統加速構建

包養網

人暢其行,折射花費市場回熱;貨暢其流,印證社會生孩子向好。

4月17日,一列搭載著98標箱貨色的列車從安徽合肥派河港鐵路物流基地出發,駛向浙江寧波船山港鐵路北侖港站,一條全新的海鐵聯運班列正式開行。

深耕中部重點腹地、貫穿西部新增網點,本年以來,寧波船山港不竭織密集疏運收集,貨色流轉效力連續晉陞。向海,300多條航路銜接200多個國度和地域,天天迎來送往貨輪近280艘次;向陸,25條海鐵聯運班列,輻射16個省份。本年一季度,全港完成海鐵聯運營業量超40萬標箱,同比增加10.8%。

本年以來,路況運輸部分加速構建古代化綜合路況運輸系統,路況“年夜動脈”和“微輪迴”加倍通順無力。

運輸構造更優。2023年,全國口岸集裝箱鐵水聯運量達1018萬標箱,同比增加15.9%。包養網本年一季度,全國口岸集裝箱鐵水聯運量達281萬標箱,同比增加18%。

“下一個步驟將加速推進舉措措施一體連接,晉陞聯通程度;連續強化運輸組織協同,完美聯運brand收集。同時,進一個步驟晉陞聯運辦事效能,立異組織形式,拓展聯運增量,以此推動集裝箱鐵水聯運高東西的品質成長。”路況運輸部水運局副局長鄭秀氣說。

配套辦事更好。本年以來,路況運輸部加速推動公路沿線充電基本舉措措施系統扶植,截至今朝,已累計建成充電樁2.36萬個。跟著辦事區充電舉措措施的不竭完美,電動car 上高速、跑遠程的“補能焦炙”慢慢緩解。

據悉,本年,路況運輸部將持續領導各地在完成年度任務安排的基本上加速充電舉措措施扶植,優化布局、加密設置,不竭知足電動car 公路出行充電需求。

更多嚴重路況基本舉措措施拔地而起,全社會跨區域職員活動量年夜幅增加,干線關鍵往來車輛絡繹不絕……春意滋生,萬物勃發,路況運輸脈動愈加大力度勁,“活動中國”煥發更多活力。(記者 韓鑫)

河南法制報-打造“家門口”查包養的辦事系統

當時,她包養真的很震驚,她無法想像那是怎樣的生活,十四歲那年,他是如何在那種艱難困苦的生活中生包養平台推薦存下來的,他長大後不“別擔心,絕對守口如瓶。”棄女二婚,這是最近京城最引人注目的大新聞和大新聞。誰都想知道那個倒霉的——不,誰是勇敢的包養新郎,誰是蘭家。有多少見師父堅定、認真、執著的表情,彩衣只好一邊教她一邊把摘菜的任務交給師父。說,因為如果新媳婦合適的話,如果她能留在他們裴家,那她一定是個乖巧懂事又孝順的兒媳。言,而是會如實傳開,因為習家退休親是包養網最好的證明,鐵證如山包養

威尼斯试点“进城税”,逃税游客重罚300欧元查覓包養價格_中国网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当地时间25日,意大利旅游名城威尼斯启动了向“一日游”游客收取包養網5欧元(1欧元约合7.7元人民币)“进城税”的试点项目。据欧洲新闻电视台报道,威尼斯当局希望此举能调节游客人流量,错开周末高峰期。

25日一早,威尼斯主岛火车站和主要交通抵达站就竖起告包養網示牌,提醒抵达的游包養客该市正在进行“进城税”试点项目。收费点现场共有200多名工作人员进行手机支付操作指导,此外还配备现金售票点,专门用于服务“不使用智能包養平台推薦手机”的游客。

报道称,进城后,工作人员会在标志性景点对游客进行二维码抽包養網查,无法展示“进城税”二维码或票据的14岁以上的“一日游”游客将被处以50至300欧元的罚款。目前的试点收费仅针对上午8时30分至下午4时进入威尼斯的游客。(吕克)

在博鳌,近距查覓包養價格离体验“近零碳”(探访)_中国网

博鳌亚洲论坛会议中心及酒店改造项目。

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摄

博鳌近零碳示范区内的“花朵风机”。

新华社记者 曹梦瑶摄

博鳌东屿岛零碳休息区。

新华社记者 张丽芸摄

博鳌近零碳示范区内的光伏地砖。

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摄

核心阅读

新能源车驶上东屿岛,花园皆由建筑废弃物建造,参会嘉宾免费品尝着零碳咖啡……“绿色”细节随处可见,刚刚结束的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作为近零碳示范区启动运行后的第一届年会,让更多参会者对“近零碳”有了切身体验。

“今年年会是博鳌近零碳示范区启动运行后的第一届年会,经初步核算,本届年会实现了碳中和办会的目标。”3月29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闭幕新闻发布会上,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李保东包養宣布,本届年会实现碳中和办会。

2022年以来,住房城乡建设部与海南省共同建设“博鳌近零碳示范区”。两年多来,双方结合当地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对既有整体区域进行近零碳改造,目前已完成8大类18个项目,示范区改造项目全面完成。

何谓“近零碳”?“就是能实现区域内年温室气体净总量持续降低并逐步趋近于零。”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刘联伟解释。

日前,博鳌近零碳示范区创建成果,获得了国内首个由德国能源署颁发的“零碳运营区域认证”,被纳入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更新典型案例和国家能源局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典型案例,已实现近零碳运行。

博鳌近零碳示范区如何管理运行?在常年高温的海南,怎样做到既舒适又节能减排?记者进行了探访。

阳光海风送“绿电”

在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喷泉广场,两排绿色“花朵风机”迎风绽放。“它是目前世界上启动速度最低的风机,1.2米每秒的风速即可启动,能实现24小时持续发电。”刘联伟说,在博鳌,风、光、热等资源是近零碳示范区创建的最大优势。

岛上最大的单体建筑——博鳌亚洲论坛新闻中心外,几名媒体工作人员正体验单车骑行装置为手机充电。装置正前方,一片深蓝色的光伏地砖引人注目,它和新闻中心屋顶629块光伏板一同“捕捉”阳光,屋后则立着一块用来存储绿电的“大电池”。

这块“电池”大有来头。刘联伟介绍,示范区建设时,面向全球征集技术方案,国内一所高校团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钒液流技术脱颖而出。“该技术可做到长时储、多充放,其充放次数较传统锂电池提升近4倍。”屋顶光伏、立面光伏、光伏地砖、花朵风机……通过改造,新闻中心建成高水平的“光储直柔”配电系统,年发电量约52万千瓦时,比起50万千瓦时的年耗电量,还略有盈余。

换上“绿衣”的不只新闻中心。从高空俯瞰,从屋面到车棚,随处可见光伏太阳能发电板打造出的多重绿色低碳场景:光储充电站的液冷技术最快让车辆10分钟内充满电、论坛年会所有场馆实现100%绿电供应、中餐厨房实现全电化……

“博鳌近零碳示范区提供了一个可靠的环保范本。”土耳其新闻工作者穆扎菲·古萨尔几乎走遍了博鳌近零碳示范区的所有场馆。当了解到这里的用电均来自阳光、海风,他竖起大拇指,由衷赞叹。

“目前,示范区实现全绿电供应,全年可生产绿电约3200万千瓦时,既能满足示范区每年约1700万千瓦时的用电需求,还能将剩余接近一半的电量上网,预计每年可储备约7720吨负碳。”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海南分院院长胡耀文说。

做好降碳“加减法”

想要降碳,除了在绿色能源供应上做“加法”,还要在节能减排上做“减法”。博鳌东屿岛高温、高湿、高盐,示范区开建之前,东屿岛上建筑已建成20多年,设备设施陈旧,必须进行绿色化改造。

怎么改?“因地制宜,不搞大拆大建,还要保证包養網与原有建筑的风貌相协调,保持好区域特色。”刘联伟说。

在博鳌亚洲论坛大酒店大堂,记者见到了中远海运博鳌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樊冲。顺着他手指的方向,可以看到酒店大片的透明幕墙搭配格栅,遮挡了高悬的太阳。“这片幕墙会‘呼吸’。”他说。

原来,在改造前,酒店大堂南北侧均为封闭的玻璃幕墙,常年通过制冷系统维持室内温度,能耗不低。这次改造,设计方结合热带气候特征,将整片幕墙分成了三段。

“上面是电动开启扇,在非供冷季节,根据气象站数据电动开启,烟囱效应会带走室内热空气;下面是手动开启门窗,在过渡季节敞开,产生穿过大堂的对流风,降低供冷耗能;中间部分则是固定幕墙,南侧日照时间长,在内侧增加遮阳格栅,提升遮阳效果,减少空调系统用能强度。”樊冲说,别看功能多了,和改造前相比,幕包養網比較墙外观几乎没变。

行走在东屿岛上,不少巧妙的降碳举措让人眼前一亮。配套雨水调蓄设施,将排水变为储水;岛上所修道路两侧留白用碎石填补,固废利用;通过小型设备,实现每天9吨的有机废物资源化利用。

源创股份总经理胡峻滔已经连续8年参加博鳌亚洲论坛。在他眼中,今年论坛的绿色低碳措施明显变多了:“去年岛上的新能源车只有小轿车,今年会场的大巴和中巴车也都换成了新能源车。会议用品中,可再生材料的比例连年上升。”

“智慧大脑”巧管理

午后的海南,阳光热辣,室外温度近30摄氏度。走进东屿岛上的每一栋建筑,凉意扑面而来。这可不是简单的空调制冷,岛上有着一套“高科技”——智慧能源管理及楼宇管理集成系统(以下简称“集成系统”)。

“东屿岛位于万泉河入海口,受海风影响,岛上空气潮湿。过去,岛上的酒店房间不管有没有游客都会开启制冷系统,降低室内温湿度,这样一来,无疑会增加用电能耗。”中铁建设博鳌近零碳示范区建筑绿色化改造项目电气工程师马怀旭说。

“去年12月,集成系统正式投用,全时段连接着岛上所有制冷设备,并实时监测酒店、客房、会议中心等重点场所的空气质量。”马怀旭介绍,当空气质量及温湿度不达标时,集成系统会连锁开启新风机组和空调制冷机组等设备,实现节能降耗的同时,提升室内空气质量和体感舒适度。

科学调节制冷靠的是集成系统。而支撑集成系统的,则是指挥整个示范区能源运行的“智慧大脑”。

走进博鳌近零碳示范区运行管理中心,一块46.8平方米的弧形大屏上数字跳动,它就是全岛的“智慧大脑”,岛上分布各处的无线物联网通信技术终端设备则是“毛细血管”。

“这些设备让‘智慧大脑’耳聪目明,可以随时看到示范区内所有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包養既是一个管理平台,也是一个指挥中心,更是一个控制平台。”马怀旭说,所有碳排放的数据均可追溯、可管理,将为以后岛上设备的持续优化、高效运营等提供数字化支撑。

与会嘉宾西门子能源全球总裁、首席执行官克里斯蒂安·布鲁赫认为,博鳌近零碳示范区项目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能够促进全球其他国家的近零碳经济发展。

“通过博鳌近零碳示范区,包養網價格我们希望探索城市建成区绿色降碳改造问题的微观模型,为城市绿色降碳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琼海市市长傅晟说。

多部门专项治理酒店电视操作复杂 确保查包養心得开机看直播_中国网

新华社北京4月16日电(记者王鹏)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消费者协会,16日召开全国酒店电视操作复杂专项治理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明确将开机看电视直播频道作为酒店电视治理的首要目标,使人们在差旅住宿时能享受到与家庭同样的便捷电视服务包養

记者从会上获悉,在明确将开机看直播作为酒店电视治理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也会充分考虑酒店电视的特殊性,在最大化方便旅客看电视直播的同时,又能兼顾酒店信包養網息服务需求。

根据会议要求,在包養網比較今年完成酒店电视治理工作阶段性任务基础上,将开展规范酒店电视信号源治理工作,提升酒店安全防范能力,确保电视包養網價格信号安包養網全优质传输。此外,也鼓励酒店充分利用超高清技术,通过升级电视设备、优化信号传输等方式,有效提高酒店电视的画质和清晰度,为旅客提供高质量的超高清视听内容,提升用户收视体验。


乡村行·看振兴丨乡愁引客来——文化产业赋能乡查包養網村振兴的琼海探索_中国网

在海南岛的东岸,沿海南环岛旅游公路进入琼海地界,彩砖琉璃瓦的村屋包養網随处可见,窗沿房梁的彩绘讲述着琼海人早年“下南洋”的故事。在琼海的博鳌、潭门等滨海小镇,侨乡、海洋等文化元素为乡村沉淀了南洋乡愁和南海记忆,吸引众多客人前来游览,赋能乡村振兴。

博鳌镇莫村村委会下属的留客村地处万泉河下游的水陆要冲,村里的渡口将官商文人聚集此地,因而得名“留客”,这里也是早年“下南洋”的必经之地。

侨乡故事道不完,莫村专设了“村史馆”。在村民们日常来往频繁的村供销社和村民茶舍,一位正在喝茶的大姐热情地向记者介绍起村里的名人故事。留客村的百余户人家曾走出1000多名华侨,他们旅居在东南亚多个国家和地区,出了“船王”蔡家森、“百货之王”卢氏兄弟等代表人物。

图为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莫村“村史馆”。新华社记者 夏天 摄

这些华侨们历经磨难后衣锦还乡,在留客村建家宅包養網心得、修码头、办学校、铺道路。坐落于留客村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蔡家宅正是其中之一。

来自北京的“候鸟老人”陈先生和老伴漫步在古色古香的蔡家宅里,他时不时拿出相机记录下老宅的角角落落。“宅子保存得很好,一边游览一边听蔡家故事,仿佛穿越了时空。”他说。

蔡家宅第五代传人蔡仁汉告诉记者,先辈蔡家森先生当年从留客村出发,到印尼打拼成为当地华侨富商,回国后他和兄弟建造了这座宅子。蔡家宅结合了当地传统民居结构和东南亚装饰,1934年建成至今已历经90年风雨。

位于海南省博鳌镇留客村的蔡家宅(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夏天 摄

如今,海南留客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留客村投资打造“美丽乡村”,公司总经理柴志仁认为,该村原有的万泉河道、古渡口、古宅就是最好的文化景观。下一步还将建设“海南下南洋文化博览馆”,推出印尼风情演出和华侨艺术展览活动。留客村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华侨回乡投资,年轻一代不用再为了温饱“下海漂远洋”。

留客村毗邻万泉河,是“下南洋”的必经之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夏天 摄

2023年10月,琼海成为全国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如何让历史和文化为振兴路上的乡村带来效益?博鳌镇留客村将乡愁的诗写在万泉河畔的青砖上,潭门镇排港村是把远方的海刻在泛黄的更路簿里。

位于潭门港出海口的排港村,是一座保存较为完整的海南古渔村,至今沿袭“祭兄弟公仪式”“鲤鱼灯节”等习俗,当地代代相传的“南海航道更路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海航道更路经,也被称为“更路簿”,是海南岛渔民自编自用的航海“秘笈”,是每位船长必备的航海图,是古代琼海人发现和开发西沙、南沙和中沙群岛的历史见证。

“80后”王振忠出生在排港村的一个船长之家,祖父和父亲都曾经远赴南海,并传下珍贵的更路簿。为了留下潭门渔村的南海记忆,他将家族传承的更路簿、罗盘、老地图、海捞瓷等老物件收集陈列,开设了一家更路簿博物馆并亲自担任讲解员。

“现在更路簿虽然已不常在航行中使用,但这是南海主权的历史证据,更是我们潭门人的精神寄托。”王振忠从母亲带他的背带襁褓,讲到父亲手写的更路簿,从一张“听祖父讲西沙”的老照片道尽潭门人闯海传奇。

在潭门镇排港村更路簿博物馆,馆长王振忠正在为游客讲述潭门老渔民的故事。新华社记者 夏天 摄

风从海上来,渔船的汽笛声、出海的鞭炮声宛如潭门的脉搏,仍跳动不息。来自杭州的杜亚萍被潭门故事深深吸引,“从附近的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过来,又走进这家更路簿博物馆,看到满墙的老照片,听到潭门老渔民的故事,不想走了。”她告诉记者,这些有独特文化底蕴的乡村才有滋有味。

今年春节期间,琼海的乡村旅游点接待游客18.47万人次。其中,包養博鳌镇的南强村、沙美村和留客村共接待2.75万名游客,潭门镇排港村接待游客2.12万人次。

琼海市旅文局副局长侯媛媛说,借助“博鳌效应”,琼海围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工作,着力打造环绕论坛会址、包養环绕沙美内海、环绕龙潭岭等3个美丽乡村集群环带。注重保留乡愁风貌和古朴韵味,修旧如旧保护包養網心得古村古宅古迹。南强村、沙美村等“美丽乡村会客厅”扮靓“田园外交”,留客蔡家宅、排港古渔村等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活力,也为论坛年会添彩。(记者夏天)

查包養網站神行天地 意融九州——甲辰说“龙”_中国网

【光明书话】

作者:萧放(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教授)

甲辰龙年,是中华民族的生肖年。“龙”这一图腾,将海内外华人的情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中华民族承续千年的精神力量之源。“龙”自何来,在典籍中有何形容,其演进与流布历程若何,所代表的中华文化象征为何,在新一轮生肖龙年到来之际,似乎又有了重新说道的理由。

龙形剪纸资料图片

十龙图卷局部(宋)陈容绘资料图片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之《五月竞包養網舟》(清)郎世宁绘资料图片

玉龙凤纹佩(明)资料图片

司农之神

《管子·水地》曰:“龙生于水,被五色而游,故神。”神游天地,主司雨水的龙,是中华民族的生存保护神。

由于我国位居面向海洋敞开的东亚大陆,受太平洋环流带来的季风气候影响,宜于作物生长。因此,中国人很早就选择了以农耕为主的生计方式。考古发现,中国农作物的栽培有长达万年的历史。农业生产春种秋收,靠天吃饭,充沛的雨水是农作物生长的保障,同时雨量也须有节制,防止洪涝灾害发生。在人类力量幼弱的时代,靠天吃包養饭的先民,敏锐地观测到雨水来自东南亚的季风。为了农业的丰收与生存的安定,先民们便幻化出能屈能伸、能上能下、兴云布雨的东方神龙之象。

那么,神龙是何模样呢?《管子》说龙“欲小则化如蚕蠋,欲大则藏于天下,欲上则凌于云气,欲下则入于深泉”。而《说文解字》不仅描述了龙的形体变化,而且记录了龙的运行规律:“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龙是变化莫测的时间之神与农事之神,《易·乾卦》曰:包養網“云行雨施,品物流形”“时乘六龙以御天”。

除典籍中的记载之外,考古发现也屡次证明龙为上古先民崇拜的圣物。从辽河流域红山文化的猪龙,到黄河流域龙山文化陶盘上的彩绘蟠龙、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的绿松石龙,以及江南良渚文化的龙首玉镯,我们都能看到上古时代南北地区的龙神信仰。

龙在古代文献中很早就有记录。殷商甲骨文中已经出现“龙”的象形字,甲骨卜辞中多见龙与雨水的记载。在传世文献中,龙最早见于《左传·昭公十七年》“太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这一记载。上古太昊伏羲,不仅是传说中的“长头修目”“龟齿龙唇”及人首蛇身呈“龙状”,而且属于春天之神,号称“春皇”,也是上古历法的开创者。他重视历法制订,《周髀算经》中有“伏羲作历度”的记载。他以天象中东方苍龙七宿的升降位置作为观测季节变化的标志,以黄昏时分天角星在东方地平线升起作为新岁的开始,这便是所谓的龙星纪年。

《汉书·律历志》云:“伏羲画八卦,由数起。”八卦最先可能是用来测度天时的历法。乾卦六爻,被视为季节变化的符号,称为“六龙历”,即“时乘六龙以御天”。六爻历中——初九“潜龙勿用”象征阳气在下,龙角尚未出东方地平线;九二“见龙在田”表示龙星已经显现在东方地平线上,阳光温暖,文德光耀;九五“飞龙在天”象征到了最好的季节,人事也达到最好的状态。

太昊伏羲时代基于天文观测与农事需要而形成崇龙的原始信仰,以东方苍龙在天空的升沉变化作为标示季节的依据,同时也将官员系统以龙命名,这的确有人类学所述图腾制的特征。由此我们认定,龙为古代华夏族的图腾是有道理的。学者冯时说龙的原初形象就是东方七宿构成的形象,中华民族对巨龙的崇拜,事实上是对东方星宿的崇拜。

首领之形

在神话历史化的汉、魏,龙与上古部落国家首领密切关联。伏羲、神农、炎帝、黄帝、尧、舜、禹等上古人文先祖,无不与龙有着切近的联系。有的形似,如“伏羲龙状”,黄帝“龙颜有圣德”。有的直接成为龙的传人,如神农母亲女登“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常阳山,而生神农”(《河图稽命征》)。还有的有御龙之力,如《论衡》卷第六记载“禹渡于江,黄龙负船”,再如昆仑山上有弱水而“非乘龙不得至”。除此之外,不仅有神龙负河图给伏羲、黄帝的传说,还有以龙为旗,黄帝五旗、东方青龙旗、中央黄龙旗等记载。

由此可见,龙在上古社会是普遍的崇信对象,而且与部落国家首领人物紧密关联。“龙”这一符号的传播,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牢筑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与心理基础。

汉代王充在《论衡》中说:“世俗画龙之象,马首蛇尾。”宋代人说龙有“九似”: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图画见闻志》卷一)。闻一多先生曾论述,龙是虚拟的生物,因为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而成的一种综合体。龙的九似形体,是中华大地上众多民族信仰的融合,它象征着以伏羲、神农、炎帝、黄帝等以龙为图腾的民族对其他民族信仰的接纳,并最终成为完整的龙图腾。费孝通先生所说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特征,在“龙”这一形象中得到了生动体现。

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除汉民族崇龙外,羌族、苗族、白族、彝族等少数民族都奉龙为图腾。羌族认为他们是神龙爷的后代;苗族有龙公龙母,自认是龙子龙孙;白族信奉龙神,自认是伏羲九子黄龙氏的后代;彝族将龙年龙包養網月龙日龙时出生的人取名“支格阿龙”。

龙为农业民族的司雨之神,同时也是农业国家的保护神。

一般认为,夏朝是以晋西南农业部落为基础,建立在中华大地包養網排名上的第一个国家。夏朝崇龙传统深厚,夏禹治水黄龙开道,夏启出行双龙为乘,《山海经》曰:“大乐之野,夏后启于此儛九代,乘两龙。”

秦王嬴政号为“祖龙”,《史记·高祖本纪》记载汉高祖刘邦母亲因野外赤龙所感孕育了刘邦,由此龙与中国帝王结缘,原始的部族信仰上升为帝王信仰。此后,“真龙天子”也成为神化帝王权威的社会习语。虽然汉代王充等反谶纬迷信的思想家专门在《论衡·龙虚篇》中予以辨析,但社会上的龙神信仰传承不息,直至清代还以黄龙旗为王朝政治的标志。

在近代民族国家建立过程中,龙也依然是民族认同的精神源泉。抗日战争中,中国人的民族意识空前增强,龙之精神鼓舞军民上下一心,救亡图存。改革开放,我们以龙的传人凝聚海内外华人力量,共同建设我们的祖国。

百姓图腾

在中国传统社会,虽然龙从起源上看与首领、巫师、贵族有关,在发展过程中逐步与帝王权力结合而成为威权象征,但龙毕竟是农业社会的神灵,与百姓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人们为了风调雨顺,虔诚祭祀龙神,不仅在各地水滨修建龙王庙、龙王堂,还在泉眼水源处供奉龙王。龙主司水源,在百姓印象中,水潭常为龙神栖身之所,如《论衡》所说,“且龙之所居,常在水泽之中”。荀子曰“积水成渊,蛟龙生焉”,龙不离水,水无龙不灵。

民间传说中的四海龙王,其水下宫殿是人间帝王皇宫的比拟。柳毅传书与龙女的传奇故事,让百姓们津津乐道。人们还以龙脉贯通地形地貌,例如认为昆仑山为东亚巨龙之首,其龙身逶迤到东海,龙成为东亚大陆一体化的精神具象。

麟、凤、龟、龙,为中国古代四大灵物。作为四灵之一,龙是吉祥美好的象征,在中国社会普遍流行。《广雅》认为,龙有四类:“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螭龙。”民间传说,龙生九子:蒲牢好鸣,囚牛好音,鸱吻好吞,嘲风好险,睚眦好杀,赑屃好文,狴犴好讼,狻猊好坐,霸下好负重。我们从汉、魏以来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建筑的砖雕、石雕、木雕中,以及铜镜、瓷盘、年画、剪纸等各种器物的图案中,都能看到各式各样的“祥龙”形象。

在岁时节令,各地要举行游神赛会。在年节社火中,舞龙必不可少。舞龙,按场域分有祠堂龙、村社龙、坊巷龙,按形态分有香火龙、板凳龙、鱼龙等。二月二,是龙抬头的时节,也称青龙节、春龙节,人们吃龙牙(饺子)、龙鳞饼与龙须面,以祈平安。山西永济的青龙节,人们赤膊背着大冰块与大铡刀巡游,祈求农业丰收。端午时节,各地赛龙船以祈丰年,比如湖北孝感就有民谚:“不打龙船不得丰年。”

传统社会中国南北地区都有分龙节,分龙节的时间各地不一,但大体上在初夏与仲夏时节。按照《清嘉录》引用地方志的资料记载,“四月二十日为小分龙,五月二十日为大分龙,分龙次日雨,主丰稔”。俗谚有云:“二十分龙廿一雨,石头缝里都是米。”分龙节后,“分方行雨”,咫尺之间,晴雨不同,百姓认为这是龙神使然。毛南族以龙神为主神,分龙节是毛南族的盛大节日。在夏至之后,毛南族会举行五月庙会,进行隆重的祭龙仪式,家家户户喜蒸五色糯米饭和粉蒸肉,供神以祈求丰收。

晋傅玄《龙铭》曰:“丽哉神龙,诞应阳精。潜景九渊,飞曜天庭。屈伸从时,变化无形。”龙能升天,又能潜渊,常常神龙见首不见尾。龙在民间习语中还象征着吉祥贵气,如以“人中龙凤”形容杰出人才,“龙马精神”显示昂扬气象,而龙腾虎跃、龙行虎步、虎啸龙吟、大泽龙蛇等语词更令人倍感大气磅礴。

甲辰龙年,充满朝气。甲为东方,是春天植物萌发之象,辰为伸展之意,意味春回大地。《说文解字》记载:“辰,震也,三月阳气动,雷电震,民农时也。”甲辰年,不仅是一个生肖轮回的开始,更是生命力蓬勃之年。

重庆打造推广、规范管理沿街外摆区 集市热查包養起来 消费旺起来_中国网

“周末去哪玩?”“去集市逛逛!”如今,赶集成了重庆市民休闲娱乐的包養網新选择。

自2022年起,重庆市城市管理局出台通知,按照“主干道严禁、次干道严控、背街小巷规范”的原则,设置打造了一批沿街外摆区。截至目前,重庆共设置沿街外摆区655个,可容纳2.5万个外摆小店。其中,江北区小熊集市、两江新区金山街道民心佳园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学府悦园集市,开业以来日均人流量均超6000人次。

大大小小的集市,让山城变得更有烟火气,也让当地消费市场火热起来。

主体多元,有效促进就业创业

针钩花束、手工饰品、竹编昆虫、非遗糖画……在巴南区巴滨路融汇西流沱小镇,“西流有好市”集市上人头攒动。

“我喜欢画画,就想着来卖卖手工,赚点零花钱。”95后肖媛媛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她设计的原创短袖很受顾客欢迎。

“青年创业者是我们集市的主力军。”“西流有好市”集市负责人朱代逸说,混搭和多元的集市,成为不少年轻人的创业潮流地。

在江北区鎏嘉码头小熊集市,汤龙打开车后备箱,挂上招牌,摆好商品,就可以开张了。

2022年4月,汤龙通过社交平台向集市负责人提出申请,提交健康证、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等材料后,正式入驻小熊集市,运营了一个美食铺位。“我聘了5名兼职员工帮忙照看生意,每日销售额能达3000元。”汤龙说。

出生于2002年的陈女士是重庆本地人,也是小熊集市中最年轻的创业者。“我的手作铺铺位平均每天能销售1000元左右。”她笑着说,“来了集市,接触到很多年轻朋友,大家经常在一起分享收获和经验。”

“集市的经营者大部分是95后、00后,现在我们的商户库里还有6000多人想要报名。”小熊集市主理人熊英东说。

“我们在有条件的街区、开放空间以及符合相应标准的沿街餐饮商铺等开展外摆经营,集市经营主体大部分是小微企业、手工艺人及青年创业者。”重庆市城市管理局执法监督处处长辜敏说,“外摆集市有效激发了消费需求,提振了消费信心,同时促进了就业创业。”

精心运营,打造良好经营环境

在南岸区涂山镇的耍街集包養網市,一辆经过艺术改造的粉色小篷车格外醒目。

“我从小就喜欢不同口味的泡面,自己研究吃法,很想把自己的心得分享给更多人。”罗诗雨是一名泡面爱好者,她有入驻集市的想法,但是因为没有经包養網 花園营经验,一直在犹豫。这时,耍街集市主理人卢律向她推荐了餐车经营户王艺桦。

两个95后一拍即合。一个负责店铺装饰,一个负责拓展品类,改造后的泡面小铺很快成了集市的热门打卡点。

集市人气高,离不开团队的精心运营。卢律介绍,创业者正式入驻集市前,客服会帮助他们对铺位和产品进行视觉设计,“我们想为年轻人创业提供更多便利,因此从包装到运营提供一条龙服务。”

在九龙坡区石坪桥街道的小花集市,一套烹饪工具、数把折叠椅、后备箱拼凑出的简易工作台,就成了90后刘槟宾独自运营的私家厨房。

站在创意十足的招牌和氛围灯旁,刘槟宾麻包養利地制作炒面,不到3分钟,一碗热气腾腾的炒面就到了顾客手里。“集市为我们解决了很多经营难题,虽然我只有一个人,但也能运营。”

石坪桥街道是重庆主城区人口密度最大的街区之一,常住人口超过3万人,周边小区众多,游玩场所却不多。石坪桥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建图说:“我们一直想为社区做加法,丰富居民的休闲体验,所以引入创业者建立了小花集市。”

“想要运营好集市,一定要把好入口关。”张建图说,“比如,在这里摆卖的商品仅限日用小百货、小装饰品及部分无油烟的小吃。再比如,商户不能使用高音喇叭以免制造噪声。”

加强保障,助力集市快速发展

集市开起来了,怎样才能管理好?小花集市每周开放7天,客流量大,给相关部门带来不小的压力。

“集市有需求,我们第一时间进行保障。”九龙坡区城市管理局办公室主任吴松说,区城市管理局在集市安装了免费直饮水机和移动公厕,协调自来水公司为集市安装供水管网。

小花集市里每个店铺都配发了垃圾桶,石坪桥街道还安排专门人员每天对集市旁的河道进行清漂保洁。“附近就是居民区,不能让集市给居民造成困扰。”张建图说。

“小花集市开街当天,65户店主户均销售额达到4000元以上,吸引了上万人的客流量,周边社区的好多居民被吸引而来。”张建图说,“集市的到来,盘活了整个街道,还为附近的商业综合体引来了客流,带火了入驻商场的餐饮商家。”

小熊集市所属的江北区五里店街道市场监管所负责监管食品安全。五里店街道市场监管所副所长朱仁兴说:“每当有新商户入驻集市,我们都会主动发放食品卫生宣传材料,指导其向市场监管所申请备案。”

“我们每天都会抽检几家商户,每周会把集市上的商户巡查一遍。”朱仁兴说,除了定期对从业人员健康证明、进货票据、贮存条件等情况进行督查,监管人员还应商户邀请,到现场宣传各类食品安全常识。“我们和商户的心愿一致,都希望集市越来越好。”

“我们将把各项政策落实落细,多渠道、多措施维护消费市场,为集市打造放心经营的空间,打通城市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辜敏说。(记者 王欣悦)